我们经常看到,一篇爆款文章的下面,有这样的评论,“泪目了……好有共鸣啊……说出了我的心声……”说明这篇文章引发了读者的共鸣。
(资料图)
好文章少不了一个重要的点,就是共鸣感。有共鸣,读者才愿意看,并且看得下去,进而愿意转发,最终,文章的阅读量得以提升。
那到底什么是共鸣呢?是把自己说的很艰难、很难堪、各种卖惨,来引发读者的共鸣吗?并不是。
这样产生的情感,顶多是同情心,一种怜悯的感受;或者是同理心,一种体谅的感受。总之,就是产生不了共鸣。
真正的共鸣感是,建立情境连接。
说白了,就是对方做的某件事儿,跟你记忆中的某个情境相似,让你愿意为对方提供支持或鼓励,形成一种积极的情绪感受。
比如,作家朱自清的经典散文《背影》,之所以能引发大众共鸣,成为经典,很重要的原因是,他描述的那个情境:父亲翻站台买橘子。年迈的父亲,手脚不利索,走路都笨拙,却在分别前,怕孩子在车上口渴,执意要去买水果。
这样的情景,想必在天下儿女的回忆里,都有相似场景吧!而朱自清通过他的笔端描述出来,唤醒了读者的怀念情绪。
回想一下,那些能够让我们喜欢、收藏、不时翻出来看看的金句、电影、小说,是不是都是用到了共鸣感,就是通过创造相似情景,来唤醒我们的记忆,我们才愿意支持它,赞美它。
那在一篇文章中,如何塑造共鸣感呢?我总结了以下两个关键点,看完应该会对你有启发,记得点赞收藏哟~
一、能引发共鸣的点,都有哪些?我们知道了引发共鸣很重要,那经历的情景那么多,选哪些情景呢?哪些点可以引发共鸣呢?
我们经常说,能引发共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,那么,他们都是通过哪些情境引发的共鸣呢?
这里给你分享一个三级共鸣思路,是几年前的自媒体大v咪蒙团队提供的。他们把能引发共鸣感的内容分为三个级别。从一级到三级,共鸣感逐渐变弱。
一级共鸣,也就是共鸣感最强的点是:热点、痛点、金钱、性、暴力。
很多媒体挤破脑袋都要追热点、蹭热点,为什么呢?因为,热点最能引发大众的共鸣感。
写这篇文章时,我打开一个网页,随手选了几个标题,就涵盖了以上一个或几个共鸣点,不信你看:
热点:“我最好的朋友全走了”11人遇难 前中国女排队长发声
痛点:河北38岁男子啃老3年称该玩就玩,后拆迁得8千万,网友:人生如戏
金钱:酸了!彩票开出77亿大奖
性:亲姐弟出轨乱伦?姐夫破口大骂,弟弟醒来竟是这反应
暴力:网曝林志玲被家暴照片,假体都被打出来了,日本丈夫婚后多次出轨
接下来说二级共鸣,就是亲情、友情、职场、社交类的话题。这类话题,相比一级共鸣的点,虽然阅读量可能没有一级高,但都是人之常情,代替读者发声。
很多情感文的标题,就是这种。比如,《我快要熬不下去了》《贾静雯:很多女人结完婚就死了》《朴树:别向这个操蛋的世界投降》
三级共鸣,属于生活方式类的,比如逛逛逛、吃吃吃、买买买。也是共鸣感比较弱的。
在文章中塑造共鸣感,可以从以上三个级别和方向去思考。
二、情境和真诚我们知道了共鸣点都有哪些,可以从哪些方向去塑造共鸣点,接下来就是,如何塑造呢?
为什么同样讲一个故事,有人就是在陈述一个信息,而有人陈述的同时,还能引发共鸣?
比如,我们在旅行时,看那些景点介绍,和新买一件家具时看说明书,你大概率不会引发什么共鸣感。
相反,你去完一个景点,看到朋友写的一篇景点游记,或者,你的家具使用一段时间后,看到网上有网友对这件家具的吐槽,你大概率会引发极大的共鸣。
这里我总结出2点,想要写出有共鸣感的文字,一,要有一个场景,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二,要真诚表达,让读者感受到我们的态度和情感。两者缺一不可。
共鸣的本质是“建立情境连接”,所以,把读者带入一个场景很重要,让他们在过程中,感受到强烈的情绪体验。
比如,央视的著名节目《朗读者》、《见字如面》、《中国诗词大会》等,通过阅读一篇散文、一首诗、或者是一封家信,把观众们带到相应的场景里,去体悟和感受。
那些字面上的故事,看似在说别人,其实映照的是观众们自己。
除此之外,真诚表达也很重要,要让读者能够感受到我们的情感。为此,我们需要以自己为例子,展现自己的态度和情感,与读者建立共鸣。
比如,歌手赵雷的这首《成都》,歌词中展现了他的态度和情感,而听众在听时,又像是在听自己,“余路还要走多久,你攥着我的手。让我感到为难的,是挣扎的自由。分别总是在九月,回忆是思念的愁。深秋嫩绿的垂柳,亲吻着我额头。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,我从未忘记你……”
以上我们分享了塑造共鸣点的两个关键点,一是,三级共鸣思路;二是,两个塑造方法,情境和真诚。
共鸣有多重要呢?
一个人的成长,就是在世间寻求共鸣中,逐渐发现自己。
一个人交朋友,就是在寻找有共鸣的朋友中,逐渐认识自己。
一篇好的文章,就是在唤醒读者共鸣时,让读者学到一点新东西。
愿你掌握共鸣的力量,让写出的文字抓住读者,奏出一篇又一篇绝美乐章,一起努力。
————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东亚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琼ICP备2022009675号-13 联系邮箱:435 227 67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