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6月11日上午11时,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申能展台活动上,公司“基于混合云的新能源智能全景监视与运维平台暨风光储信息系统”成果正式发布。申能集团副总裁、申能股份(600642)董事长华士超,申能股份党委书记刘炜,副总裁谢峰,本部相关部门和系统相关企业负责人等出席活动。
公司牢牢把握“双碳”目标和构建“新型电力系统”机遇,立足上海、全国布局,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,在风电、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领域取得显著成果。随着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,新能源“点多面广、人员分散、管控不易”等管理难点逐渐凸显,公司从新能源业务管控模式、实时监视、生产管理、经营管理、数据分析、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等方面着手,采用“互联网+云计算+新能源”的模式,建设了基于混合云平台的申能风光储信息系统,有效提升了新能源业务数字化、智能化应用水平,实现了对所辖新能源场站的统一管控、降本增效、智能分析、资源优化、价值创造的目标,促进了能源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。
五大创新亮点
赋能新能源业务高质量发展
以“云”立新,提升管理灵活性。公司作为国内电力行业集团化管控的先行者,在新能源管控方面率先采用混合云模式,生产实时数据保存在本地私有云平台,数据安全性高;应用系统部署在公有云上,充分利用云的计算资源,满足业务发展对资源弹性、敏捷的需求,随时获取更高的计算能力,降低对内部私有云的压力和需求。通过一个平台,不同层级、不同地域都能实时查看现场运营情况。同时系统可在无需长时间中断网络运行的情况下,实现扩充和升级,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。
以“屏”全观,实现生产数据全量采集、全景展示。新能源场站由于地域广、分布偏远,管理者对现场生产情况原先只能通过电话或者定期报表的方式了解,实效性差,反映滞后。项目实施后,通过对所管辖的场站运行数据进行全量采集、统一管理和集中监视,公司本部、区域公司及场站均可通过PC端、手机端实现对现场生产运行数据的实时掌握,及时了解场站设备情况,提高生产检修的运转效率,实现了精细化运行管理。
以“数”破垒,实现数据平台标准化、运检一体化。从公司集中统一管理的角度出发,通过生产数据标准化、基础数据标准化、经营数据标准化实现标准化数据平台,打破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,实现数据共享,打造数字化新能源场站。采用全景业务编码和故障分类代码标准,将不同场站、不同厂家、不同设备的数据标准模型实现统一的转化、统一的数据编码;通过与工单联动,使巡检及诊断中发现的故障信息自动触发工单,实现经营管理数据与设备实时数据的融合与应用,实现工单作业成本的自动归集。
以“智”提效,初步实现效能分析。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,准确评估风电机组的真实性能及电量损失,实现性能短板机组及电量损失主要原因的定位。系统不但可针对单台机组进行分析,选取单台机组运行数据,从电量、功率角度评价机组工况,还可针对单台设备进行分析,通过散点图或不同测点的关联分析,发掘设备运行规律。同时利用数据平台对新能源运行的数据进行分析,适时调整生产运行,减少机械载荷,提高设备抗疲劳强度,强化故障诊断和设备预警,使管理者掌握整体经营状况,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。
以“新”赋能,实现大型山地电站“北斗”+无人机智能运维。创新采用高分辨率卫星、无人机遥感、北斗高精度定位、基于图像处理的热斑故障诊断、光伏组件故障定位等前沿技术,对电站数据及地理进行建模,重点标识场区所有监控摄像头位置,重点标注场区道路、排洪沟、防汛设施、防火安全风险点等,监督现场运维人员落实安全管理要求,为远程安全管理提供可监督、可指导的数据模型,有效提升大型光伏电站安全管理水平。
基于混合云的新能源智能全景监视与运维平台,为公司践行双碳战略、打造智慧新能源开创了良好的开端。以新能源数据资产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的应用,也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数字化基础,走出了一条具有申能特色的新能源数智化转型之路。
Copyright @ 2015-2022 东亚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 琼ICP备2022009675号-13 联系邮箱:435 227 67 @qq.com